7月15日,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在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班,来自苏州的120位刺绣、核雕艺人参加了为期1个月的集中培训。7月24日上午,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及江苏省文化厅、苏州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一行检查指导试点工作并视察了相城区非遗展示交易馆,项兆伦对苏州“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及“非遗”保护发展给予了好评,并希望苏州的试点工作可以常态化,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非遗”传承人群培训提供成功经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现代生活才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今年5月初,苏州市文广新局就接到了文化部推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试点工作的通知。6月16日,文化部在上海大学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了该试点工作的现场协调会议,统筹组织各试点院校在2015年暑期开展传统工艺项目培训工作。会议由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主持,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及23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试点院校的负责人、相关省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参加会议。
据与会的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主任李红介绍,项兆伦副部长在此次会议上阐述了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的意义、原则和目标。文化遗产是民族的文化印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身份象征,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生活才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传统工艺是参与面最广、流通性最强的“非遗”门类,但是目前,相当部分传统手工艺者的综合文化修养、设计创新能力不足,市场上缺少民族特色的知名品牌,行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搭建起传统工艺与学术、艺术、现代技术、现代设计、当代教育以及大众生活的桥梁,要让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逐步培养出民族特色的国家品牌。
文化部启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试点工作,是希望通过委托高校对非遗传承人群大规模培训,提高传承人群的学习能力、传承水平,进而提高传统工艺的品质,扩大中国传统工艺品市场认知度和市场份额,促进传统工艺更加广泛地走进现代大众生活,最终使中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另一方面,对于院校来说,参与“非遗”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能够为院校艺术教研注入本土和民间灵感,是院校从传统文化和“非遗”中汲取教学养料、扩宽办学视野、完善学科建设、丰富人才培养模式的良好机遇。
“非遗”传承人群亟需“强基础、拓眼界”
按照文化部的具体要求,此次的培训是本着“强基础、拓眼界”的原则开设课程,包括中国传统文化、非遗基础知识等基础文化理论知识;美术设计、艺术鉴赏、项目风格介绍等专业基础课程;应用技艺和衍生品开发等应用类课程;以及与代表性传承人、设计师、营销人员的交流互动等。要通过培训补非遗传承人群文化修养之缺、美术基础之缺、设计意识之缺、市场意识之缺;通过培训帮助非遗传承人群发现生活之美、传统工艺之美,更好地将美带入作品,带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