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核雕艺术

2016-06-02 11:18 阅读:739

果核原是人们食后的弃物,但是小小的果核在古代就成了艺人们发挥想象和施展刀技的载体,橄榄核、桃核、杏核都是核雕的首选材料,因其体积微小工艺精难,因此在众多的雕刻中核雕反而显得特别的可贵。 果核雕刻一种民间雕刻工艺品,可以作为微雕艺术中一个品类,其方法是在桃核、橄榄核、缅茄核、山核桃等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搂出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

 

     核雕艺人之核雕作品最早见于著述的则是明代之物。《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明人魏学(氵甲)作《核舟记》,描述明代天启年间核雕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橄榄核舟“东坡赤壁游”,人物栩栩,舟棹如画,此文行国建立后曾被选进中学语文课本。明代王叔远精雕之桃核,邢献之精雕之核桃,夏白眼精雕之橄榄核可谓之核雕三绝,其作品传世绝少。清代有邱山核雕技艺精湛,作品传世亦少。晚清核雕艺人杨芝山的核桃雕“西园雅集图记”为其力作,林木扶疏处,怪石参差间,竟雕刻三组人物共19人,其精微之妙令人拍案惊奇。



光绪年间出生的核雕艺人都桂兰技艺精绝,周恩来总理1955年出访,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中有了件为其核雕作品。1957年原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访华,都桂兰时已75岁高龄,应外交部之请,仍以所刻核雕相赠。核雕代有传人,江苏吴县人陈素英即为都桂兰之后又一核雕名家。光绪年间出生的核雕艺人都桂兰技艺精绝,周恩来总理1955年出访,赠送外国元首的礼品中有了件为其核雕作品。1957年原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访华,都桂兰时已75岁高龄,应外交部之请,仍以所刻核雕相赠。核雕代有传人,江苏吴县人陈素英即为都桂兰之后又一核雕名家。



无论是橄榄核雕,还是桃核雕、杏核雕,其精妙之作都足以让人着迷,若非如此,王爷贝勒们凭什么将揉手核桃进贡皇宫供皇室权贵赏玩呢?王公贵胄乃至文人士大夫之钟爱揉手核桃,要么编织绦丝网袋悬佩腰间为饰,摇之有“嗑嗑”之声悦耳尽兴;要么或沉思或闲散时把玩于指掌,揉摩有松爽之愉,强健身心。于是揉手核桃得到尽善尽美的一个昵称,叫“文玩核桃”,其他核雕自然为“文玩核雕”了。 核雕是一种真正的化腐朽为神奇的手工艺作品,核雕自古就是文人雅士的玩物,包括小挂件,摆件,手玩件等一类有欣赏性的橄榄核雕刻,橄榄核雕刻是文玩杂件里面很小很小的一个分类 ,橄榄核本是一种常人丢弃之物,经过艺人的构思和精雕细刻,让它成为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核雕的材料通常是:橄榄核、核桃、杏核、桃核皆为扬弃之物,核雕堪为化腐朽为神奇之工艺品,凡核或椭圆或扁圆,又以山核桃最为皱脊错综诡杂,因此核雕的造型布局皆比平面雕刻艰难十倍,它和利用高档昂贵之材料所作的工艺品又是另一种风格.核雕从广义上说,属微雕,不过因它受核本身的局限,一般都是立雕、浮雕,要充分利用果核的形状、麻纹、质地,因材施艺,精心布局。据资料记载,核雕始于明代万历、天启年间,虞山民间艺人雕出了《东坡赤壁泛舟图》,文人魏学颖写有《核舟记》一文详记其事。果核质地坚硬,雕时可以听到迸出清脆的响声。精雕细刻完成后,要刮刮亮,如果在手中摩弄时间长了,橄榄核越玩越红,最后会有一种晶莹剔透的效果。玩到了这个份上就是非名家所作它的价值也会很高。当今,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经越来越受到更多收藏爱者的看好。



商品已成功加入购物车!